航班延误后续服务是机场服务的焦点所在

  根据局方公布的数字,我国的航班正常率不足80%左右,这就意味着有每年有约五分之一的旅客会遇到航空延误的情况。按照航延原因统计数据,有41%属于航空公司原因,27.6%左右属于空管原因,天气原因只占到第三位。虽然机场原因造成的航延并不多,但是航延处置需要在机场内进行,所以做好这个老大难问题的保障服务,是机场服务质量提升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中之重。

  1、牵头建立航延纠纷解决机制

  从法律的层面讲,《合同法》、《民用航空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中国民航关于旅客运输的规章都有较为明确的条文规定。民航局设有消费者事务中心,专门负责受理消费者投诉、进行服务质量监督;同时,各机场和航空公司也都设置了专职部门和人员负责受理消费者投诉。

  但是,维权难、维权慢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市场经济中独立经营的企业,航空公司在航延事件中当然想经济损失最小化,这与航延旅客的心理诉求显然是有矛盾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航空公司和旅客的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作为航延服务的主体之一,可以由各机场牵头在当地组织航延纠纷仲裁委员会,由熟悉民航业、合同法律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专业人士组成,作为第三方机构公平、公正、快速地仲裁民航业务纠纷。

  2、满足航延旅客的信息需求

  航延时旅客最需要的就是迅速准确地信息,很多旅客并不想滞留在机场,只是不知该走还是该留,在犹豫不决中痛苦。机场管理部门要积极联络行业主管机关,协调各驻场单位、把更加准确的航延信息传递给社会公众,尊重旅客的知情权

  机场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起一套航延信息传递的制度化和程序化体系,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也可以考虑信息服务的市场经济价值,由此来解决航延信息的传递问题。要尝试将航延信息扁平化,现场指挥中心从空管、航空公司处得到第一手的信息,然后进行分类在不同候机区域的屏显系统上公布出来;也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将信息传递工作外包给专业化公司,从而保证航延信息传递的及时、迅速和准确。

  同时,信息、地服、运输公司等部门也要努力修炼内功,着力解决自身的信息发布短板,如建设和维护机场官网来实现航班信息实时更新,方便航延旅客通过网络进行查询。

  3、制作标准化航延服务菜单

  机场服务部门可以研究大面积航延处置时的各种服务项目,然后形成一个标准化的菜单,可以考虑由社会企业承担其中的一部分,不应把眼光只限定在民航圈的范围内;同时,在紧急状态下应该有应急处置措施,比如由所在城市的公交公司来负责大量滞留旅客的疏散运输,由市内的宾馆饭店负责航延餐食的供应等。如果航空公司不愿从事某些航延服务项目,可以通过点菜的方式向机场购买航延服务。

  4、细节决定成败

  某机场因天气原因造成旅客大量滞留,一些员工低头玩游戏的视频被传上网,给该机场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近几日,因雷雨天气导致大面积航延后,各机场旅客与地面人员肢体冲突的事件层出不穷。笔者在质疑旅客素质的同时,也提醒同行们注重服务细节。

  员工的服务态度并不仅代表自己,还代表着企业甚至国家形象。员工为旅客利益着想,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及,旅客自然不会怒目而视甚至拔拳相对。要化解旅客的焦躁情绪,基层员工的态度和能力至关重要。要加强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模拟演练,抓住重点、打牢基础,航延服务才能更加顺畅和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