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飞行中思想麻痹的表现

  一般来说,发生飞行事故的可能性等于事故次数除以总飞行时间。单从数学意义上看,目前,我国民航安全飞行总时间已经达到了1700多万个小时,离我国民航在“8·24飞行事故之前所创造的最长安全周期2100多万个小时,还差近400万个小时。按我国民航目前的规模和保障能力运行计算,到明年春夏之交,发生飞行事故的可能性就趋近于“1”了。当然,这种可能性也不是绝对的。只要组织系统思想麻痹的消极影响再小些,责任主体治理安全隐患的力度再大些,来自政府层面的敦促监管再严些,来自公众的社会监督再全面些,这种可能性就会被降低。

  麻痹,从广义上看,就是指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机能衰退,对刺激不产生反应的状态。本文讨论的思想麻痹,在其前面要加上飞行安全这个定语,框定在飞行安全领域来剖析。通俗点说,飞行安全思想麻痹就是安全组织(安全责任主体、安全责任领导和安全责任监管)、安全关键岗位的安全警觉度降低,主动应对安全的效能衰退,对日益逼近的安全风险缺乏有效反应的状态。

  思想麻痹会催生侥幸的危险心理,对飞行安全极为不利。侥幸心理,就是无视事物本身的性质,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违反那些为了维护事物发展而制定的规则,认为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恶来行事,就能使事物按着自己的愿望发展,直至取得自己希望的结果。这种侥幸心理,在飞行员身上通常表现为:

  一是以冷漠或看笑话的心态,对待飞行事故或者身边其他同事发生的不安全事件。面对这些付出了沉重代价甚至带血的事故或者事件,讥笑讽刺多于吸取教训,幸灾乐祸多于换位比较,轻描淡写多于深刻反省,冷漠淡然多于关注思索。殊不知,航空安全就是在无数次血淋淋的事故中积淀起来的。面对鲜活的不安全典型案例,如果不深入剖析,切实吸取教训,采取断然措施,又怎能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发生呢?

  二是自我假设飞机、天气、机场等运行要素预期一切正常。经常抱有这种假设的人,对航班的预先准备跳不出走马观花、大而化之的圈子,在飞行中,不是聚精会神地监控和驾驶飞机,而是天马行空、浮想联翩甚至睡眼蒙胧。

  三是飞行中缺乏应有的警惕心。比如,对航路备降场、航路最低安全高度等关注不够,以为目的地天气符合标准,就不用操心其他的事情。实际上,在巡航过程中,也会出现需要立即改航到最近的合适机场着陆的紧急情况。如果事先没有准备,仓促应战,必将惊慌失措。

  四是存在藐视规章、超越标准的倾向。这类飞行员常常在规章标准的上限运行,偶尔还会跑到规章标准的限定之外试试,自恃技术高超,完全可以应对大的飞行偏差。

  五是高估自己。凡是侥幸心理倾向比较明显的飞行员,对自己所掌握的机型知识、航空理论、运行政策、飞行技术等没有一个较为客观理性的评估,不大清楚自己的弱项,从而高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