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客中国总裁陈菊明:A330含运营中短程基因

空中客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法布里斯•布利叶宣布,推出经过优化的更加适用于短程(国内及区域)航线使用的A330-300飞机,得到了业界广泛、积极的反响。之后,空中客车公司进一步确定了产品技术细节,并正式确定该产品名称为A330区域型。新浪航空就此采访了空中客车中国公司总裁陈菊明先生,请他详细介绍A330区域型飞机。

  新浪航空:今天采访的是空中客车中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菊明先生,陈总是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履行这一职位。陈总,我们想请您谈一谈,A330区域型对于中国民航的意义?

  陈菊明:当我们预测未来“十三五”计划就是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未来民航市场的发展前景的时候,我们发觉从目前的客流量到未来2020年的客流量,最起码要翻一倍,从3亿五千万人次到7亿人次。制约中国民航发展的一些瓶颈因素并没有得到很大的舒缓,这些因素可能还将会继续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机场的拥堵、空管的制约和飞行员短缺问题。为了能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能够平稳的过渡,从3亿五千万人次过渡到7亿人次,需要有一些突破性的举措。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思考如何适合中国未来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我们也审视了我们自己的产品系列,发觉目前正在广受欢迎,正在运行的A330可以是未来舒缓这些压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除此之外,我们也和空管当局展开了ATM的合作,目标也是为了舒缓空域资源紧张的局面。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华欧培训中心从成立到现在,已经培养了两万五千多飞行员。我们是要从多个不同的侧面,部分地,有效地舒缓这些瓶颈和压力的解决办法。我们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中国民用航空公司的发展将会是非常健康的,稳定的,高速的增长。

  另外一方面,我们从欧洲发展的经验来看,当机场和空域流量达到一定饱和状态的时候,航班的延误问题会非常突出,这会直接导致航空市场增长滞缓。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三个领域的措施都是用来舒缓制约因素的解决办法。

  新浪航空:我们谈完了战略问题,接下来想请教您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相比于现在的A330,A330区域版的座位数最高能达到400,同时它的整体空间和飞机长度都没有变,这是怎样做到的,能不能跟网友介绍一下?

  陈菊明:通过对客舱的再设计,因为远程航线的客舱布局和短程航线的客舱布局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短程航线,飞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甚至四五个小时,不需要机组休息区,也不需要那么多厨房面积,因为飞十几个小时需要储存很多食物、水、饮料等等,相比来说中短程航线很多需求是不一样的。

  另一方面,对舒适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坐两个小时和坐十二个小时,对舒适度的敏感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把八座一排改成九座一排,达到和787同等的舒适度。通过这样一些对客舱布局合理化的改进,使座位的数量增加,单座成本降低了,使A330在中短程航线上使用更经济。事实上有部分航空公司已经部分地使用了这样的手段。比如说在上海——北京的航线上,经常可以看到A330执行两个小时航程的运营,已经在市场上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估计在未来很多年时间里,将会延伸到其他客流量比较大的航线上。

  新浪航空:很多人很关心的是A330区域版座位数大幅增加了,飞机的应急出口和逃生设备有没有改变?能否保证旅客能及时、安全的撤离?

  陈菊明:在90年代的时候,A330刚刚推出的时候,目标市场是中短程,A330在它的DNA,在它的基因里面就有了这样的中短程的元素。后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航空公司希望看到这么一款非常杰出的机型飞得更远,我们不能忽略跨太平洋航线的重要性,欧美之间的流量,经过这2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的确,A330飞机在运营层面上变得更加灵活,既可以飞中短程,也可以飞远程。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很大,每年2亿欧元,20多年累计投资相当可观,导致的直接结果,A330机型技术上越来越成熟,遣派率达到99.4%,这样的遣派率用来投入到中短程航线,因为起落次数比较频繁,对于飞机的可靠率要求非常高,一定要达到A320这样的可靠率,才能使这个概率在经济上能够行得通。

  新浪航空:另外现在有报道称A330区域版采用了很多A380和A350的技术,您能不能具体跟我们讲讲有哪些技术呢?

  陈菊明:主要是客舱里面安装了为了防止冲出跑道这样的一些预防措施的软件设施,还有RNP、HUB等等非常先进的电子设施,也是基于A350、A380的基础上,A330做了相应技术上的更新。另外,发动机方面也会做一些推力上的变动,因为飞中短程起降频率比较高,推力不需要那么大,推力降下来的话,运营成本也会更低,不需要七万磅以上的推力,可以降到六万八,甚至更低,有些厂商愿意配合我们做这方面的工作。

  新浪航空:现在市场上还有一种担心,认为当A330区域版投入使用的时候,恰好也是787和A350投入市场的时候,在中国这样一个喜欢新飞机的市场,差不多有30年历史的A330会被中国人重新接受吗?

  陈菊明:我们思考的逻辑和哲学是什么样的机型更适合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而不是某一款飞机更新。(这是)更适合市场(规律)的逻辑。事实上,用宽体机来执行中短程航线这不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在90年代,中国的航空公司引进了像777-200短程版的机型,并没有获得巨大成功,因为这个飞机本身设计的时候是用来飞远程航线的,所以远程航线的设计放在中短程航线上使用和运营,很显然,差异非常明显。如果他要获得成功的话,我相信在中国国内短程航线市场上将充满着777-200。为什么A330越来越受喜欢呢?就是这个飞机从一开始就是针对中短程航线使用来设计的,两个小时的(航程)、(更多的)起飞频次,四万次起落等等,这就是原来初始的目标。经过技术上的改进,产品越来越成熟,可靠率越来越高,再经过客舱的优化,技术上的推陈出新,这个产品我相信将会越来越能适应中国市场特殊的需求,这才是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