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百美国1.9万 中美通用航空机场差距大

 第二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也称“2013直博会”、“天津直升机展”)9月5日在天津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隆重开幕。直博会开幕前夕,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介绍了中国直升机与航空救援产业化。  调查显示,世界每年因各类意外事故致死者约350万人,也就是说,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非命。第一死亡高峰期在发生事故后60分钟内,占死亡总数的50%,而这50%中,有80%是死于救护车到达之前的事故现场,20%死于转运至医院的途中。如果具备及时有效的救援手段,相当一部分伤者就可以“赢得时间,留住生命”。  从上述紧急救援实践中可以发现,航空救援在利用自身优势在第一时间空中勘察灾情,快速、有效转运被困群众和伤员,运输与投放救灾物资与药品,灾情巡查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减少灾难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正因如此,航空救援尤其是直升机的使用目前成为国际上应对大型突发性灾害和重大事故普遍采用的一种救援手段。  在日本,民防救援队拥有一批私人和企业注册的直升机,在紧急救援时应招投入救援;法国航空紧急救援队配备26架直升机,覆盖法国全境;德国1972年成立德国空中救援组织后,就设立了救援直升机紧急呼叫服务基地。目前,该组织已扩及奥地利、意大利,成为德、奥、意三国的联合非赢利组织,共设42个直升机紧急呼叫服务基地,运营直升机超过300架;瑞士1952年成立航空救援服务队,是隶属瑞士红十字会的非盈利性慈善组织,拥有14架直升机,24小时随时待命,每架直升机在接到电话之后15分钟之内就可起飞;美国1941年就由56000多名民间飞行员和军校学生成立了民间空中巡逻队从事搜寻救援任务。1992年出台的《美国联邦灾害紧急救援法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美国灾害紧急救援管理的基本原则、救助的范围和形式,政府各部门、军队、社会组织、美国公民等在灾害紧急救援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很早就建立了“军民航一体”的空管制度,大力引入民间力量,建立了成熟、严密的应急救援体系,使得整体的航空应急救援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5年8月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2006年12月中西部暴风雪袭击,政府组织几万架直升机抢险救灾,极大的缓解了灾情。  可以说,拥有科学管理、合理布局、全面覆盖的航空救援体系,是一个国家高水平综合救援能力的显著标志。而直升机凭借其起降要求相对低、可超低空飞行、可垂直起降、可空中悬停以及可前后左右飞行等独特优势成为各国应急救援体系中的主力军。  通用航空机场包括直升机临时起降点数量也远远落后于实际需求。  在发达国家如英、法、德,每50 公里就建立一个起降点,美国每200公里就建立一个起降点,但我国目前通用航空机场,包括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在内只有几百个,远少于美国的19000个。有些即使修建了起降点,由于种种原因,使用率也非常的低,如北京多家大型医院都建成或筹建了直升机停机坪,友谊医院2004年8月建成为奥运时转运病人专门设计建设的停机坪,北京急救中心的停机坪早在1988年就规划设计并建成,但这些停机坪都的使用率都非常低。999急救中心的急救直升机,2012年才开始首飞,将一名在滑雪摔伤的5岁外籍男孩从张家口转运到北京进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