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误,时间都去哪儿了?

 中国民用航空局最新公布4月航空运输消费者投诉情况通报显示,消费者对国内航空公司投诉,航班延误、取消问题占全部投诉近半。在权威的航空数据网站(Flight Status)排名的5月全球43家重点航空公司正点率排行榜上,国内航空公司表现不尽如人意。

都说天有不测风云,雨季航班延误更多。“我们的航班何时起飞?”——面对旅客的疑问,有关管理部门亟待综合治理,“奋起直飞”。航班延误,时间都去哪儿了?

一个航班能否正点运行,并不是一家航空公司能说了算。从大了说,有4个部门管理;往小了讲,涉及60多个保障环节和40多个基层保障单位。一个部门或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造成延误。

在民航现有体制下,除首都机场、西藏的机场外,其余全国的机场归地方政府管理;三大航空公司归国资委管理;空管归民航局管理;民航公安归公安部管理。

目前各部门各管一段,未能搭建起一个统一联动的平台。一个部门出问题,另外几个部门往往不能及时了解情况,进而作出预案或处理。这是造成航班延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外,“天路”不畅也是造成航班延误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我国民航航班量每年以平均超过10%速度递增,预计今年乘飞机出行人数接近4亿人次。今年各航空企业预计新增的飞机就有289架。

飞机的数量和航班增加越来越快,而“天路”的建设却增加较少。截至2013年底,我国“天路”总里程达18.427万公里,比2009年增加2.03万公里,4年增长超过12%,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航班增长。“车多路窄”自然会拥堵延误。

为进一步完善航班延误处置,中国民航局明确要求,在航班密度大的航线上,特别是京沪穗三大枢纽机场之间航线上,航空公司预计延误超过4个小时,要及时取消,避免旅客长时间等待,方便旅客及时签转其他航班。

国航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大面积航班延误,一个处置理念是能让旅客不出门就不出门,尽量将航班取消信息提前35个小时发布,避免旅客赶到机场后才知道航班取消的信息。另外,没有确切能够起飞的消息,旅客能不登机就不登机。

飞还是不飞,要尽早给旅客一个准信。如果当天长时间不具备飞行条件,航空公司、空管方面就应果断取消航班;如果可以飞,就要告知旅客大概晚点多长时间,做好旅客服务,不能让旅客空等,或反复折腾旅客。国内航空公司强调要责任到人、到部门,但旅客才是民航链条中真正的核心。因此,“责任到旅客”应当成为民航服务业新的座右铭。

 航班正常工作,要抓信息畅通这个核心,大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全行业信息平台。  为促进航班正常,打造航班运行信息平台,实现航班运行信息共享,今年516日,由民航局空管局主办的空中交通信息平台(专业版)上线试运行。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有利于加快整合、共享空管专业信息资源,进一步提高空管服务品质,提高空管运行透明度。

据空管局局长王利亚介绍,下一步,空中交通信息平台还将向公众推出可查询的网页,并在未来做好平台移动端,届时通过手机、微博、微信等方式向公众推出信息查询服务。远期还可为全国民航系统提供跨专业、跨行政部门、跨地域的横向数据交换共享和决策支持。

民航业界要真正走近旅客,特别是在微博微信的时代,航空公司没有理由不无“微”不至。

旅客冲击机场值机人员的违法现象却时有发生。因天气原因造成延误航空公司不赔偿是国际通行惯例,旅客必须遵守法律和航空法规、尊重空乘及服务人员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