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创新网格化除雪 保障今冬航班运行

为了做好今年的除冰雪工作,首都机场紧紧围绕“旅客为先”这一工作原则,聚焦冬季运行航班正常性这一重点工作,从场道除雪和航空器除冰两个方面,通过创新管理模式、识别安全风险、提高作业效率等手段,努力提高冬季运行保障水平。

  创新“网格化除雪”

  首都机场积极运用“网格化管理”理念,在全面梳理飞行区场道除雪作业面的基础上,详细划分了除雪责任网格化分区,并根据每个分区的不同特点,对应配备不同性能的除雪设备,确保跑道、滑行道区域的除雪效能最大化。

  此外,首都机场进一步细化并完善了除雪预案,结合航班起降的高峰小时段,划分出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不同保障响应级别,最大限度保障机场运行资源。

  重头戏“慢车除冰”

  航空器除冰是冬季冰雪天气下飞机起飞前的“必选动作”,航空器除冰的效率直接影响着航班运行效率。2011年,首都机场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波音737系列机型的慢车除冰,除冰效率提高了50%以上,掀开了航空器除冰模式的新篇章。

  此后,首都机场逐步扩大慢车除冰实施范围。2012年,成功将慢车除冰实施范围扩大至所有C类机型(包括波音737、空客A320等常见机型)。2013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联合驻场主要航空公司和除冰代理公司全面开展D类机型(包括波音767、空客A330等机型)慢车除冰研究以及推进工作。

  相比于C类机型,D类机型的机身尺寸和翼展宽度更大,发动机推力成倍增加,直接导致发动机吸入区和尾流危险区范围更大,除冰地面行车路线更为复杂。通过对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首都机场制定了缜密的除冰车地面行车路线、操作方法和测试方法,顺利完成了D类机型慢车除冰操作演练。这标志着首都机场已具备D类双通道宽体客机的慢车除冰作业能力,也使今冬首都机场慢车除冰的覆盖范围扩大至70%,从而有力提高了首都机场航空除冰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紧张“迎战”保安全

  在冬季除冰雪期间,能见度往往较低,机坪地面上的标志标线会被积雪覆盖,除雪人员长时间处于紧张“应战”状态。为确保运行持续安全,首都机场针对除冰雪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风险,开展了一系列风险识别与管控工作。

  其次,为进一步强化跑道安全防控,首都机场还全面梳理了同跑道、滑行道连接的各类道路。除保障运行的必要道路外,封闭其他与跑道、滑行道连接的道路,防止除雪人员误入跑道、滑行道区域。同时,充分利用除雪车辆GPS监控系统,设置报警区域和速度限制,及时监控车辆越界、超速等现象。

  最后,在应急事件处置方面,首都机场授权除雪指挥员可根据低温结冰现象严重、能见度低于350米等极端天气触发条件,自行决定停止作业,确保车辆、人员处于安全区域;在人员管理方面,引入“取证上岗”模式,所有除雪人员必须在“跑道防侵入”、“场道除雪风险识别与管理”等培训课程考核合格并获得除雪资质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同时,出台了“飞行区场道除雪十条禁令”,进一步加强人员管理,约束除雪人员操作行为,降低除雪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