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航站楼市场拓展状况

在传统航空市场持续发展的同时,我国航空市场也在向两极的边缘市场拓展:一是公务航空的快速发展,满足高端化的航空出行需求,所对应的机场是公务机机场以及公务机楼;二是低成本航空的发展,满足低端化、大众化的航空出行需求,所对应的机场是二线机场以及低成本航站楼。可以预计,低成本航空市场迟早将成为我国民航业发展的主流市场和应对内忧外患(高铁和外航)的竞争利器。

  从世界民航发展的角度来看,欧美和亚太地区的低成本航空市场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这些地区的低成本航空公司首先选择大都市区的二线机场,如在欧洲占近3/4低成本航空市场的瑞安航空和易捷航空分别选择大伦敦地区的斯坦斯特德机场和卢顿机场作为运营基地。其次是选择专用的低成本航站楼(LCT),这类低成本航站楼除了少量新建之外,多利用现有的老航站楼、甚至货运库改造而成。欧洲地区包括法国波尔多机场比利航站楼、马赛机场mp 2航站楼和里昂圣埃克苏佩利机场T3航站楼以及英国利物浦机场T3航站楼、哥本哈根机场CPH Go航站楼等等。其中新建的圣埃克苏佩利机场T3航站楼采用专为易捷航空设计的登机卫星厅概念,该航站楼设有预登机室,可满足20分钟的飞机过站时间需求。在亚洲地区,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国际机场于2005年投资0.29亿美元在亚洲建立了第一座低成本航站楼,随后新加坡樟宜机场、日本大阪关西机场和曼谷廊曼机场也建成了低成本航站楼,而东京成田机场、韩国仁川机场以及迪拜机场正计划增设低成本航站楼。

 就选址而言,低成本航站楼通常偏于机场一隅,与飞行区尽可能地接近,以缩短飞机的滑行时间和节省飞机在滑行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同时也可避免主航站区的机坪地面交通拥挤和空侧飞机机位紧张的局面,保证低成本航空公司的飞机过站时间最小化。与通常的航站楼相比,低成本航站楼的设施可谓是简单而不简陋,仅为旅客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务项目,但免税店、零售餐饮等盈利性的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低成本航站楼普遍占地面积小,建筑造型简洁,多为一层式流程设计,到港和出港流程平面分开;无商务候机室、采用人工办票系统和人工行李处理系统;一般不设登机桥以及电动扶梯、自动步道,也无繁琐的内饰。这样使得低成本航站楼的建设费用和使用费用得以大幅度降低,根据巴黎亚瑟·D·利特尔公司的研究表明,欧洲建造一个低成本航站楼的费用(不包括IT设施、机位及配套道路的费用)平均约比提供全面服务的航站楼低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