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双枢纽”机场建设的前景分析

双枢纽是指在一个城市建设两个以上的机场,并且机场的定位都是在年旅客吞吐量超过4000万人次的大型枢纽机场。中国机场建设提及了双枢纽一词的新闻不约而同:

首都第二机场已经完成选址等前期工作,目前进入立项阶段。首都第二机场工程预计总投资803亿元,计划与首都机场形成双枢纽模式的北京机场系统。

在股东大会上,白云机场董事长张克俭提到建设第二机场的问题时表示,纵观国际上的大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运行达到8000-9000万人次时,机场运效比就不是一个合理的状态了,一般在到达这一数量级之前,周边就会有第二机场、第三机场。

近日,在川航与成都机场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的会议上,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了关于修建双流机场第三跑道和成都第二机场选址之事,目前正处于论证考察阶段,预计九月份会水落石出

  但事实上中国城市真的需要双枢纽机场战略吗?笔者认为:双枢纽战略之余中国机场建设的现状,言之尚早。

  截至20107月,我国共有民用机场173个、军用机场250个左右,而美国拥有15096个各类型机场。在我国,大部分民用机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机场群。从旅客吞吐量角度看,2011年达29000万人次,64.4%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机场,而北上广机场以外的剩余的98%的机场,特别是客货吞吐量排名20以外的中小机场旅客吞吐量极低;从盈利能力角度看,约90%的净利润集中在以北上广为代表的吞吐量在前10位的大型机场,而绝大部分中小机场只能依靠财政补贴艰难维持着运营;从资源利用角度看,以北上广为代表的大型航空枢纽机场,由于空域拥堵,而造成的航班延误现象频发,而90%以上的中小机场利用率与设计保障能力相距甚远。中国机场冰火两重天的现状昭示着我国机场资源分布的严重失衡的现状。盲目的推行双枢纽机场战略不利于盘活现有闲置航空资源,从而改善现有分布失衡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