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飞行中的“管道效应”

20104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赴俄罗斯参加卡廷惨案70周年纪念活动,其乘坐的飞机在斯摩棱斯克北方军用机场附近失事,共有96人在事故中遇难,其中包括波兰总统和多名波兰高官。事后,波兰公布了坠机原因:机组人员在接到俄方地面警告后未及时转降备降机场,而是决定继续降落。在第二次试降时,飞机失去控制撞向地面。

  包括这一事件在内的许多不安全事件都存在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天气实况低于着陆标准,飞机飞行高度已经低于决断高度,在看不到跑道及相关目视参考的情况下,机组却继续盲目下降,直至发生严重问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很有可能是中了管道效应的魔咒。

  对于这种情形,我们来打个比方吧!飞行员在进行飞行决断思维的时候就好比进了一根长长的固有管道一样,倾向于按照习惯模式直线考虑问题,不能因时、因地、因情之不同,适当调整自己在作飞行安全决断时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笔者姑且将这种情况称为管道效应

  分析上文提到的不安全事件,我们就会发现,总统一行必须参加卡廷惨案70周年纪念活动是临危试降的起始诱因。在当时极度紧张的环境下,机组不自觉地陷入了一门心思必须落地的思维管道。处于管道效应之中的机组,关注的唯一指向是着陆。他们期望并坚持认为,跑道会在前下方的某个地方突然出现。尽管飞机飞行高度已经低于最低下降高度而且还在大雾之中,按说必须立即复飞,但机组潜意识中会冒出继续摸过去就能见到久违的跑道的念头,所以硬着头皮撑下去。

  飞行员的思维活动一旦进了这根无形的高速管道,就会两眼紧盯前方,一心想着如何尽快落地。对于其他机组成员的提醒,外界参照物的刺激,机载仪表的综合信息,近地警告设备的声、光警告等,飞行员常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就好比俗话中所说的一条道跑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