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航汽困境需要面对哪些危机及经济困扰?

长期以来,航空汽油短缺成为了限制中国通航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没有航汽对于飞机来说就相当于没有血液,飞机就失去了翱翔天空的能力。随着近几年中国通航的发展,解决中国航汽之困的呼声开始日益迫切。

供应危机、经济困扰以及生态挑战

目前,兰州石化是我国国内主要的航汽生产商。兰州石化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石化企业。据资料显示,到2015年,兰州石化预计可以生产航汽约2万余吨。除此之外,长沙通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每年可以提供约1500吨的航汽。也就是说,如果兰州石化一旦发生事故或者技术设备故障,导致无法正常生产,那么我国的航汽供应会立即受到严重的挑战。因此,可以说目前国内航汽生产供应能力极为脆弱。

据资料统计,2013年国内通航飞行共消耗航汽约4万吨(含进口),而2013年全国石油产量超过2.1亿吨,航汽所占比重不足万分之一。而航汽由于严苛的生产标准和较高的生产运输成本,也让许多炼油企业望而却步。

就生产难度而言,航汽当中需要靠添加高毒性的四乙基铅来增加辛烷值,每生产1000吨航空汽油,大约需要4~5吨四乙基铅。而这种添加剂在前几年还需要大量依赖进口,这几年才逐步国产化。此外,由于航汽对于含硫量、含铅量等生产数据有着严格的要求,很容易造成批次生产失败,从而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就生产效率而言,兰州石化由于生产罐小,每次生产100号航汽总量仅为900吨,一次生产需耗时半个月到20天,而且每次生产完成后,只有对生产设备彻底清洗才可以生产无铅汽油。此外,按照行业规定,每隔一段时间要定期对生产装置进行50余天的停产检修。因此,整体生产效率较低。

出于生产需要,炼制航汽还需要专用的蒸馏塔、防波管道以及油桶等设备。由于含铅的原因,航汽往往需要完全独立的运输和储存设备,甚至槽车也需要清洗之后才可用于运输无铅汽油,因此运输和储运成本十分昂贵。据了解,兰州石化年炼油产量近1600万吨,航汽炼油量只有2万吨,生产利润只有约1%,可谓性价比不高。如此高投入、高标准、工艺复杂却回报率不高的产品,实在难以引起炼油厂的兴趣。

目前,100号航汽的生产由于四乙基铅以及二溴磷的添加,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四乙基铅是一种含铅量极大的高毒油性液体,常常在生产中作为抗爆剂被添加。而作为清洁剂被添加的二溴磷则对臭氧层破坏巨大,具有致癌性,两者均会对人体以及环境(空气、水、土壤)造成危害。鉴于此,1996年美国环境保护局发布了禁止公路交通工具使用含铅汽油的禁令,但由于没有足够可靠的无铅产品替代,航汽含铅问题到目前暂时未受制约。目前,美国通航每年的铅排放量约为700吨,占铅污染总量的40%,是金属行业的近1倍,制造行业的近3倍,严重的铅污染显然已经越来越引起各类环保组织以及人们的不满。因此,FAA要求,到2018年大部分通用机队要使用无铅燃油,替代现有的100号航汽。然而,无铅航汽也必将对炼油厂提出更高、更苛刻的生产运输要求。

尽管多年来航汽都作为活塞式发动机的燃料,广泛应用于通航业。但随着行业的发展,航煤也开始进入活塞式通航飞机市场,其优势对航汽带来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因此,航汽的未来发展趋势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也间接导致航汽生产的萎缩。也有人说,航汽已走到了英雄末路。作为直接关乎中国通航发展命脉的战略资源,中国航汽的困境已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本次供需会议作为一个良好的契机,为供需双方面对面解决航汽困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此外,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区域性航汽储备输送中心。目前,我国缺乏整体的航汽网络输送系统,甚至有些机场连航煤供应都有困难。如果用槽车或者加油车临时运送,则大大增加了通航企业的用油成本和时间成本,更制约了通航的发展。因此,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区域性航汽储备输送中心。

二、合理提高航汽产能,鼓励有信誉的民营企业加入,形成梯度生产布局。相关职能部门也应给予参与企业一定的补贴扶持,从而完善与补充航汽生产格局,建立长效航汽保障机制。

三、在制定91号无铅航空汽油标准的基础上,加快100号无铅航汽的研发工作,为通航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实现通航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

四、鼓励使用航煤发动机,改装或逐渐抛弃航汽发动机。随着技术的进步,航煤发动机的可靠性以及经济性不断增强,相关部门应鼓励使用航煤发动机。以山东滨州组装生产的钻石D40为例,其采用的Centurion 2.0 航煤发动机就规避了航汽壁垒,不仅各主要机场可以随时加油,降低了飞机停场率,也减少了通航企业储油运油的高昂成本,较低的小时成本加上因科技进步而不断延长的发动机寿命,使得通航企业在短期内航汽供应紧张的情况下,选用此类飞机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此外,派珀PA28以及很多活塞飞机也推出了航煤版。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航煤版活塞飞机将不断涌现。

五、以国计民生为出发点,建立航汽战略储备。近几年来,中国通航产业发展迅猛,2013年我国通航企业达到189家,在册通航飞机达到1654架,飞行总量约53万个小时,其中活塞飞机超过半数。工业航空作业小时数为7.74万个小时,农林业航空作业也超过3万个小时,均在稳步增长,飞行培训小时数更是迅猛增长,占飞行总量的一半以上。因此,航汽能否及时供应,对通航发展日渐重要。正如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当年收悉农业部转呈的农垦集团即将断油停飞的报告后,要求中石油要站在确保粮食供应安全的高度,克服困难保障航空汽油供应。除了关乎粮食安全外,近几年来各类地震以及自然灾害的背后都有航汽紧急调运的身影。尤其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正值航汽短缺,兰州石化紧急生产了一罐航汽供应前线,又从川内紧急筹措了几十吨应急,才确保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航汽能否及时供应可以说关乎国计民生,因此,应当将航汽作为战略资源进行储备。